科技创新
图片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技创新 >> 政策资讯 >> 正文

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按下“快进键”
2022年05月30日 10:10   来源:  点击:[

来源:四川发展改革委

近年来,川渝两省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筹,联合办公室大力指导,重庆市万州区、开州区和四川省达州市密切配合、共同努力,持续推进战略协作、政策协同和工作协调,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成势。

 2021年,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39.91亿元,同比增长11.46%,占川渝东北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20年的30.3%提高到30.8%,三地增速分别超过川渝两省市增速,引领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。

加快构建综合立体大通道。聚焦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,共同签订交通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,以超常力度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。

现代铁路网络体系着力构建,成达万高铁加快建设,渝西高铁可研获批,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,万达开地区与成都、重庆主城之间“1小时”通道加快形成。

公路全域畅达网络加快织密,万(开)达直线高速、开梁高速开工建设,竹垫高速公路完成工可审查,万开快速通道建成投用。区域枢纽机场建设全力推进,达州金垭机场正式通航,万州五桥机场改扩建加快推进。

物流网络不断完善,万州、达州等川渝六方共建共营万州新田港二期,秦巴(达州)国际“无水港”加快建设,开州港二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,秦巴(达州)物流园区铁路专线获接轨批复,公用型保税仓建成投用,保税物流中心(B型)主体工程完工,“达万”“西万”“蓉万”物流通道稳定开行,“铁江联运一单制”成功试点,大宗货物互通时间缩短20%、物流成本降低30%。

 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大融合。围绕构建高效分工、错位发展、有序竞争、相互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,共同编制万达开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等6大功能载体建设暨产业合作方案,推动三地产业统筹布局、互补发展,2021年示范区一二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6.03%、15.05%、10.83%。

产业一体化水平不断增强,万达开智能制造示范园纳入双城经济圈首批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,廷江光电显示材料、5G融合运用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。

农业产业发展持续推动,开江·梁平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纳入省级试点项目建设,协同举办万达开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会、达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“巴山食荟”专题推介会等产业联盟活动。

文化旅游融合协同深化,成立“大三峡·大巴山”文化旅游发展联盟,共同推出达州城坝国家大遗址——开州博物馆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、巴山大峡谷等80个经典景区,巴文化旅游艺术走廊、万达开乡村旅游示范带等4个重点合作项目加快实施。

 加快释放区域发展大动能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统筹发展中的困难,推出22条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举措,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合作项目财税利益分享机制,明确总部经济、项目合作共建等7类财税分配办法。县域综合配套政策先行先试,开江县纳入四川首批9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县。

跨省市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达州银行与重庆三峡银行互为授信金额11亿元,签订银企合作协议金额223.3亿元。开放平台加快建设,示范区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完成,万州综合保税区一期全面竣工,达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。经贸合作积极开展,举办2021万达开科技成果推介会、“2021全国知名民企万州行”等活动,推介科技成果100余项。

 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大联动。立足良好的生态本底和独特的生态功能,签订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、河长制联防联控等合作协议,协同实施“两岸青山·千里林带”工程,联动推动一体化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。

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和跨界纠纷联合调查,构建“互联网+统一指挥+综合执法”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,安装153家重点企业污染源监控点位653个。协同推进铜钵河流域治理,开展毗邻区县国控市控考核断面地表水监测,跨界断面牛角滩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,长江万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。

携手共建生态管控体系,成立川渝7县区联防护林暨经济协作委员会,成功举行2022年川渝东北部区域联防联控暨达州(开江)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演练,挂牌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万州分中心,实现区域一体化监测全覆盖。

 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大提升。着眼共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,深入实施便捷生活行动,210项“川渝通办”事项和新增19项“万达开通办”事项实现互认互办。人才教育合作协同推进,成立万达开高校联盟、区域职业教育联盟,万达开职业教育协作发展改革试验区启动建设,签订人才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,建立万达开区域高端人才服务事项清单。

医疗卫生协作逐步深化,建立区域卫生健康应急联动、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等机制,协同共建健康中国行动专家库,37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已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,实现互认56万余例。就业创业联动不断加强,组织举办跨区域劳务协作会、创业创新大赛、公共招聘等活动,促进跨区域转移就业1.3万人。